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中各方关系及未来方向的思考

原创 北安协专家张冬雪 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协会

今年以来,北京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连续下发了《全面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京平安办发 [2020]6 号 ) 和《关于全面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中要求加强平安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等工作,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公共安全智能化管理水平,增强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全面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基于这一背景,北京市各区县纷纷开展了建设工作,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建设主体多样、建设模式多样、资金来源多样、运维方式多样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根源于建、管、用职责划分不明确,虽然体现出了各自特色,但也为后续区县级、市级平台建设以及资源整合共享带来了难度。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需要进一步找准智慧平安社区建设中的痛点难点问题,通过明确各方关系、强化主体责任,推进智慧平安社区建设更加科学合理。


一、智慧平安小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

《北京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 年)》(1596号文)明确指出,结合智慧城市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与此同时,中央政法委牵头开展“雪亮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智慧城市视频监控基础设施建设大潮。在此基础上,2020 年智慧社区建设作为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最后一公里被提出,同时要求实现与雪亮工程的融合应用。智慧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推动政府智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实现政府管理、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模式转变。智慧平安小区是将智慧城市理念引入社区,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让民众有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其对和谐社区、和谐城市的建设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区域社会的发展、进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智慧平安小区的建设是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即在各个小区内设置车辆识别、智能门禁、视频监控系统,从而全面采集各类要素信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对小区中的“人、地、事、物”等进行监控,从而全面提升小区安全水平,提高居民幸福感。


二、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中的痛点问题剖析

当前,全市各区县均不同程度开展了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些痛点问题也随之暴露。

1.区级规划仍需完善。目前市级层面针对智慧平安社区给出了建设指导意见,但指导意见中更侧重于技术方面的规范。各区县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需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形成智慧平安社区建设规划,特别是组织机构、职责任务、资金保障以及与本地区智慧城市建设融合衔接等方面。

2.政府资金压力大。智慧平安社区建设资金量大,特别是每年需要投入的通信链路费用、运维费用等,其整体投入规模远远超过了“雪亮工程”,单纯依靠政府后续逐年投入,将给各区县财政带来沉重压力,各区县普遍推进缓慢。

3.建设主体各自为政。当前组织部、政法、公安、乡镇(街道)等不同部门根据业务需求纷纷开展智慧社区(乡村)建设工作,建设侧重点各不相同,建设标准不统一,不仅影响社区和谐美观,也给后续全区数据整合工作埋下了隐患。

4.共建共治模式有待建立。当前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的主要模式是政府投资建设,聘用专人管理,数据回传公安机关。而真正居住在社区的居民和具体负责管理工作的社区物业并没有参与其中。政府(相关部门)、物业、居民等共建模式有待建立。

5.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定位需进一步明确。当前在智慧社区建设大环境中,平安小区建设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以视为“雪亮工程”的延申。为此要在智慧社区大环境中考虑建设模式、标准以及在智慧社区运营闭环中所发挥的作用等。


三、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中各方关系及职责任务

针对当前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究其根源,首先应解决涉及到的各方关系问题,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做好统筹,只有明确了部门责任,捋顺了各方关系,才能够形成合力。

1.明确组织架构。作为“雪亮工程”的延申,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工作应继续沿用“党政领导、政法牵头、公安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政法部门应牵头建立全市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同时突出强化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市图像办以及各区县图像办的专业技术能力,配合公安主责部门做好建、联、管、用四个环节的工作。

2.建立标准体系。市区两级图像办应从大整合、大共享、大应用角度,协同经信部门,围绕智慧城市建设这一基调,绘制全市 / 区智慧城市(视频等物联感知体系)建设蓝图。制定建设标准、视频联网标准、数据共享标准、运行维护标准等一系列标准汇编,并指导公安主责部门制定智慧平安社区建设规划。

3.强化部门责任。在智慧平安社区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区县,不能出现多头建设,要明确一个建设主体,遵循一套标准体系。政法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应统筹考虑区内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形成任务清单,统一设计、分布实施。公安部门在政法委的统筹下,开展具体建设工作。区属各相关委办局以及街道乡镇,也要在政法委的统筹下提出需求并给予资金保障。

4.提升物业参与深度。物业部门作为社区最直接的管理者,应成为建设社区中的各类物联感知设备的使用者以及受益者。在智慧平安社区建设中应加强与物业部门的合作,让物业管理更加智慧,从而降低智慧平安社区运维成本,使之强化与社区街道、公安机关、住建委等部门的互动配合。


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的未来方向

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特别是在打造平安社区,实现居住环境更安全这一目标过程中,实现了人员的实名制管理,同时会产生多类大量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形成了政府的无形资产。政府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产,为数据赋能,助推智慧社区其他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优质服务百姓、提升营商环境等等。

1.数据运营

我们认为以平安社区为切入点,开展通州智慧社区建设,并帮助政府开展数据运营,至少可以产生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政府服务向下延申,行政成本降低、行政运行效能增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二是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商业、医疗服务,社区居住环境更加安全、便捷 ;三是物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化解物业与居民纠纷 ;四是周边商家服务竞争有序、获取更多收益。

2.数据运营模式支撑条件

按照建设加运营模式,由承建单位基于建设成果,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开展数据运营。

条件一 :政府投资开展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平安社区建设元素,实现基础数据采集,并以此建立通州区智慧社区数据中台。数据中台覆盖智慧社区基础数据(人、地、事、物、组织)、各类物联网硬件设备(智能门禁、智能水表、电表、燃气表等)、物联网设备传感数据等。

条件二 :政府委托第三方公司在政府数据平台上开展数据运营,给予特许经营权,实现数据增值服务。第三方公司通过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安全,专业服务公司在第三方数据运营公司的大框架下协力数据增值,助力政府管理、服务民生。

3.数据运营模式

智慧社区运营平台分为公益性平台、商业性平台两大类,其中社区商圈平台连接社区居民、社区商家、物业管理,形成 1 公里商圈微循环(立足社区,服务住户,一站式实现 O2O 社区电商、生活服务、智能家居等智慧社区生活模式。以服务为核心,规范流程标准,统一品牌形象,让居民享受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居家生活服务)。
公益性平台 :由政府负责搭建,该部分服务为智慧社区基础服务,亦可放置到第三方公司运营。
商业性平台 :由专业的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营,由专业的服务方公司提供服务 / 内容。
管理模式采用积分 + 返现的方式,激活服务,增强服务的用户粘度。



文章来源:《首都安全防范》总第3期


注意:转载申明:转载本号文章请注明作者和来源,本号发布文章若存在版权等问题,请联系QQ:86662817处理,谢谢。
1、本站目前拥有近 1000+ 精品收费资源,现在加入VIP会员即可全部下载。
2、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
祺智-智库 » 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中各方关系及未来方向的思考

发表评论

加载中~

加入本站VIP会员订阅计划,海量资源免费查看

目前为止共有 3654 位优秀的VIP会员加入! 立刻加入VIP会员
本站访客:12995
one-ie
one-ie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