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中各方关系及未来方向的思考
原创 北安协专家张冬雪 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协会
一、智慧平安小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
二、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中的痛点问题剖析
1.区级规划仍需完善。目前市级层面针对智慧平安社区给出了建设指导意见,但指导意见中更侧重于技术方面的规范。各区县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需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形成智慧平安社区建设规划,特别是组织机构、职责任务、资金保障以及与本地区智慧城市建设融合衔接等方面。
2.政府资金压力大。智慧平安社区建设资金量大,特别是每年需要投入的通信链路费用、运维费用等,其整体投入规模远远超过了“雪亮工程”,单纯依靠政府后续逐年投入,将给各区县财政带来沉重压力,各区县普遍推进缓慢。
3.建设主体各自为政。当前组织部、政法、公安、乡镇(街道)等不同部门根据业务需求纷纷开展智慧社区(乡村)建设工作,建设侧重点各不相同,建设标准不统一,不仅影响社区和谐美观,也给后续全区数据整合工作埋下了隐患。
4.共建共治模式有待建立。当前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的主要模式是政府投资建设,聘用专人管理,数据回传公安机关。而真正居住在社区的居民和具体负责管理工作的社区物业并没有参与其中。政府(相关部门)、物业、居民等共建模式有待建立。
5.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定位需进一步明确。当前在智慧社区建设大环境中,平安小区建设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以视为“雪亮工程”的延申。为此要在智慧社区大环境中考虑建设模式、标准以及在智慧社区运营闭环中所发挥的作用等。
三、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中各方关系及职责任务
1.明确组织架构。作为“雪亮工程”的延申,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工作应继续沿用“党政领导、政法牵头、公安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政法部门应牵头建立全市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同时突出强化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市图像办以及各区县图像办的专业技术能力,配合公安主责部门做好建、联、管、用四个环节的工作。
2.建立标准体系。市区两级图像办应从大整合、大共享、大应用角度,协同经信部门,围绕智慧城市建设这一基调,绘制全市 / 区智慧城市(视频等物联感知体系)建设蓝图。制定建设标准、视频联网标准、数据共享标准、运行维护标准等一系列标准汇编,并指导公安主责部门制定智慧平安社区建设规划。
3.强化部门责任。在智慧平安社区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区县,不能出现多头建设,要明确一个建设主体,遵循一套标准体系。政法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应统筹考虑区内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形成任务清单,统一设计、分布实施。公安部门在政法委的统筹下,开展具体建设工作。区属各相关委办局以及街道乡镇,也要在政法委的统筹下提出需求并给予资金保障。
4.提升物业参与深度。物业部门作为社区最直接的管理者,应成为建设社区中的各类物联感知设备的使用者以及受益者。在智慧平安社区建设中应加强与物业部门的合作,让物业管理更加智慧,从而降低智慧平安社区运维成本,使之强化与社区街道、公安机关、住建委等部门的互动配合。
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的未来方向
1.数据运营
2.数据运营模式支撑条件
条件一 :政府投资开展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平安社区建设元素,实现基础数据采集,并以此建立通州区智慧社区数据中台。数据中台覆盖智慧社区基础数据(人、地、事、物、组织)、各类物联网硬件设备(智能门禁、智能水表、电表、燃气表等)、物联网设备传感数据等。
条件二 :政府委托第三方公司在政府数据平台上开展数据运营,给予特许经营权,实现数据增值服务。第三方公司通过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安全,专业服务公司在第三方数据运营公司的大框架下协力数据增值,助力政府管理、服务民生。
3.数据运营模式
文章来源:《首都安全防范》总第3期
1、本站目前拥有近 1000+ 精品收费资源,现在加入VIP会员即可全部下载。
2、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
祺智-智库 » 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中各方关系及未来方向的思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