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项目金额有所下滑,仍一标出而众家求。
根据公告信息,此次雄东片区城市数字道路建设项目(一期)共有36家企业进行了投标报价。而在参与竞标的各路英雄中,除传统智能交通市场里的头部企业外,泛信息化企业、大厂和三大运营商也纷纷下场。
市场投资规模严重下滑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交通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关键环节,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文明程度和整体形象,而智慧交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交通治理能力。
目前的智慧交通领域,是新型基础设施及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行业的火热离不开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交通强国、交通新基建、交通数字化转型等行业政策的大力推进不断开拓智能交通产业新的市场增长空间。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仅覆盖了省会城市和城镇人口超过50万人的大城市,在城镇人口超过20万人的中等城市中,只有60%有高速公路连接。
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将连接全国所有的省会级城市、目前城镇人口超过50万人的大城市以及城镇人口超过20万人的中等城市,覆盖全国10多亿人口。伴随着高速公路、城市交通投资规模的扩大,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量也将不断扩大。
“长期看好交通数字化趋势及智能物联在各个行业的渗透,并且已经在微观层面感受到交通数字化升级的加速。”千方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但受疫情影响,智慧交通行业如今备受压力。
赛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到2022年5月底,今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过亿项目数量仅是2021年同期的20%。尽管这只是体现整体市场投资走势重要数据的其中之一,但上半年市场投资规模严重下滑的趋势已经明确。
根据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第五届财政与国家治理论坛上的发言,受疫情冲击、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以及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预计未来5年我国财政收入将呈低水平运行态势,但财政支出刚性不减,收支缺口较大,地方债务问题更为突出。
据野村证券研究分析,估计2022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可能下降2万亿元到3万亿元。据此估算,2022年地方政府可用于基建投资的资金规模将比2021年减少2000亿元至3000亿元。
根据上述分析,“十四五”期及未来10年,交通中政府性基金收入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地方财政供给能力不足,地方财政可用于交通建设的资金规模呈放缓或下降趋势。
运营商市场地位突显
如今智慧交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据赛文交通网榜单数据统计,2022年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各期TOP5项目累计市场规模为475233万元,同比减少3%。
尽管项目金额有所下滑,仍一标出而众家求。
聚焦雄东片区项目,数额7473.38万元的预算价在城市智能交通市场里并不算行业顶尖,却仍然有36家企业参与竞标。参与竞标的企业类型丰富,三大运营商赫然在列,除此之外还有一众地信企业参与,如银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千方捷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无独有偶,在淄博市城市快速路网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智慧交通设施建设项目中,该项目历经招废标,最终由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7亿中标。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为垫资类项目,但在项目第一轮投标过程中竟也引来17家企业的竞争。
据了解,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业务一般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通常一个项目参与投标的企业在十家以上,有时非市场因素对投标结果具有较大影响。此外,大型项目被废标的案例也与日俱增,原来只在公路信息化行业出现“一个项目几十家投标"的情况,目前在智慧交管行业已屡见不鲜。
有业内人士介绍,“6月发布的标前项目,很多都没能按照计划时间开始招标,不少项目年初就发布了意向,但现在还没开始招标。”
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目前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的主要企业共计4723家,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其中2019年为注册热潮,2019年新增注册量达到633家,2020年中国智慧交通企业新增注册量也达到528家的较高水平,2021年新增注册量下降至269家。智能交通企业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市场“僧多肉少”的内卷局面难以缓解。
本次雄东片区项目竞标企业名单里,三大运营商的身影集中出现,比如联通系的有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系的有位居候选人第二位的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江苏移动信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电信系有北京市电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三大运营商在一个城市智能交通项目里参与度之高,也绝非个例。在今年第二季度(4-6月)国内千万元以上的智慧交通项目中,中标企业多为三大运营商,这反映出目前三大运营商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正逐步占据市场垄断地位。
三大运营商在智能交通领域发展多年,并于2022年进行内部资源整合,仿照华为成立了军团性质的机构,加大在垂直领域的业务拓展。
4月28日,中国移动推出“链军特”战略,组建了包含交通军团在内的九大行业军团。“链军特”,指的是“行业链”、“军团”、“特战队”。
5月17日,中国联通对外宣布:面向重点垂直行业,成立包括智慧应急、智慧交通在内的九大行业军团,九大军团也交由各个省分公司和专业子公司负责组建。
北京博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静霆指出,“运营商网点铺设全面,在本地化销售方面存在很大优势。此外,目前运营商信息化改革进程加快,对信息化技术的认知更为深入。”
三大运营商军团化运作,集中发力智能交通,他们直指智能交通系统集成项目,抢夺市场话语权。由此,在市场的总包项目竞争上,可以预见将更加激烈。
地信企业夹缝成长
2021年11月,IDC发布《智慧交通管理应用级解决方案市场份额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智慧交通行业依旧以传统交通信息化领域的玩家为主。
其中,国内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千方科技以17%的市占率占据行业主导地位;专业从事交通智能化技术应用服务的企业银江技术以14%的市占率位居第二;海信网科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交管云脑解决方案为核心,占据近1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三。
上述几家头部企业,无一例外都有很强的地信特征。
智能交通这条赛道不单有“内卷”,还面临着外部的竞争威胁。除了传统的智能交通企业之外,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大厂也将目光投向智慧交通这片新蓝海,智能交通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
在2021年年底和2022年上半年,华为智慧公路军团奔走各地,先后与江苏科创车联网产业研究院、四川路桥、交科院、湖南高速集团、陕西交控集团、海南省交通运输厅、湖北交投集团、重庆高速集团、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等等企业和政府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巩固和拓展其业务基本盘。
自2021年至今,阿里云参与了许多超大项目建设。今年1月,阿里云以7860万元中标邢台市智慧交管项目设备采购项目,2021年以14518万元中标昆明数字交通智慧交管外场设备平台建设项目、以165678万元中标峨眉至汉源高速公路项目。
与此同时,腾讯智能交通依旧稳扎稳打,其对车联网以及车联网生态合作等相关领域的建设投入明显增加。
据了解,智慧交通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以政府单位为主。综合来看,智慧交通行业多数的中小企业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弱。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目前智慧交通行业涉及多个技术领域,细分市场分割较为明显,大多数企业主要专精于某个细分市场,暂未形成大规模产业融合竞争,因此地信企业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市场空间仍尚待挖掘。
韩静霆认为,“智慧交通需要多项技术的融合,地信技术作为其中之一,是构成城市交通设施的基础,在智慧城市、港口、路网等项目中,就单纯技术而言,承接大型总包项目并不容易。”
此外,韩静霆指出,总包项目均涉及针对精准客群的定制化服务,目前多数厂商并没有完全独立服务的能力,“市场足够大,完全容得下更多企业。每家企业在力求创新的过程中一定有它的生存之道,也总有创新的商业模式来破局,但最终受益者还是客户。”
并非只有大企业才有生存空间,市场环境变化也在助力本地企业成长。
受税收、就业等因素的影响,政府对于项目中标企业的本地化属性要求比以往更高,并在大型项目的招标过程中有所体现。
今年国家也加大了对县域、中小城市城镇化发展的力度,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市场竞争。碎片化的市场也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本地企业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的成长空间出现。
“目前来看,地信企业分包的业务利润相对稳定,正处在被市场逐步认可的过程中。”韩静霆坦言,“项目合同金额固然重要,但并非唯一指标,回款周期、项目本身的示范效应及其他附加值更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