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中国电信引入多家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打造“国家云”公司,统筹开展科技创新、设施建设和安全防护体系部署,加快构建推动云原创技术生态。这一消息迅速火爆了朋友圈。
那么,国家云是什么?怎么建?将对云计算产业有何影响?其他云服务商还有机会吗?非头部玩家如何布局?今天,小编带大家一一解密。
“国家云”是什么?怎么建?
此次亮相是“国家云”概念首度在国家级公开会议上被正式提出,此前业内常说的是“国资云”。2021年8月,一个名为《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红头文件截图刷屏,传出国企要将业务迁移至国资云的信号。今年5月,中国电信开封分公司就打出“争做国家云”的宣传语,是本次整合的一个前兆。
而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官方新媒体这样谈及中国电信本次云改:
中国电信聚焦云改数转发展战略,以专业化整合为抓手,打造“一云两翼”业务集群。
其中,围绕数字社会发展,引入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组建股权多元化的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中央企业云计算资源整合。通过强化与中国电子等中央企业、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研发,构建完整的、自主可控的云原创技术生态。
整合内部资源,天翼云公司下设31省分公司,建立起健全云网一体化运营体系。
目前,天翼云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云、国内最大的混合云,作为国家云的框架基本成型。
在2021年12月,中国电信就与中国电科、中国电子、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投资者共同签署了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框架协议。
为什么要推“国家云”?
从大趋势上讲,不论是“国资云”还是“国家云”出发点都是好的,不失为中国特色云计算的发展方向之一。更重要的是,一些关键行业(央国企)的云基础设施需要“国字号”来保证其数字化系统的稳定性。
云上安全问题仍然是当前政企行业大客户,上云的主要顾虑之一。中国已经在关键行业推进信息系统的国产化,但此前并未要求将信息系统部署至统一的云平台。根据相关文件,迁移至统一云平台是为了将国企数据资产纳入统一管理,加强安保。
“国家云”将对云计算产业有何影响?竞争格局如何?
随着国家机构的云转型,成立可靠、中立的国家云基础设施成为当前云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中国电信凭借着现有的覆盖面广泛的基础设施,以及当下占市场份额前四的天翼云,成为了理所应当的国家云基础设施的承担者。同时,另外两家运营商移动和联通也对国家云这块市场虎视眈眈。
根据今年4月披露的2021年财报,三家运营商的云业务高速增长,有两家的规模已达到200亿元以上。其中,天翼云营收增长102%达到279亿元,移动云增幅更是高达114%,为242亿元。联通云虽涨幅不如前两家,但也有46.3%,营收163亿元。虽然在分类上,三家运营商将稍微跟云搭点边的业务都划入了其云服务的范畴,使得云收入规模看起来有些“虚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三家运营商的云业务正在以相当可观的速度快速增长。
但天翼云率先打响国家云的战略并不代表其他云服务商已经丧失了机会,事实上,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云服务商在国家云的落地过程中,可以与运营商云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在完整的云产业链中(IaaS+PaaS+SaaS),运营商云的优势更集中于底层基础设施的建设,具备显著的央企优势和资源统筹能力;大厂厂商具备领先业内的AI技术体系、5G技术体系以及众多消费级、产业级产品,更偏向于应用层的产品开发。
因此在国家云的布局中,运营商更多以总集成商的身份出现,而云厂商更多会以被集成的角色出现,两者配合,可以共同应对政企市场数字化的机会。而在这个过程中,云厂商首先放下身段,正在渐渐从总集项目中隐身,更多追求“被集成”。
视角转到腾讯云。7月12日,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进行了一次结构性的组织调整,新成立政企业务线,由腾讯公司副总裁李强出任政企业务线总裁。本次调整,相当于腾讯云明确了政企市场的打法,To B、To G将成为战略重心。而阿里云此前的一组数据表明:在智慧城市领域,阿里云城市大脑已经在40座城市落地,累计形成了500多个创新应用场景,覆盖各地1000多个政府部门。
因此,政企云、国家云现在已经成为打破此前公有云市场格局的重要因素,开拓了额外的一块巨大的蛋糕,运营商云在其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阿里云、腾讯云们也提早布局,蠢蠢欲动。这块市场到现在尚未形成稳定的格局,未来将以何种竞争或者合作的形式展开业务,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长期来看,国家云和互联网云大厂有不同的优势,因此也将分属不同分工。不过,过渡时期会存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国家云和互联网大厂还需要在合作和竞争关系之间,彼此碰撞和摸索边界。而对于其他的非巨头玩家,也许目光可以提早一步,放在生长在国家云土壤上的各类应用产品,享受到国家云发展带来的福利。